档案,正在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性力量

作者:袁光 编辑:李扬
2019-03-20

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风向标”,刚刚闭幕的一年一度的两会,是过去与未来的交汇,梦想与智慧的激荡,国计与民生的碰撞,不仅吸引着各行各业的目光,也牵动着亿万群众的心弦,成为观察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档案”成为代表委员的关切、大众媒体追逐的焦点和公众关注的话题。

档案是决策、行动和记忆的记录,是国家机构“为实现其政治、法律或文化上的目的而存在的”。其政治属性决定了档案“国家公器”的性质,成为执政之资,治国理政之源。因此,档案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性力量,已然从工具向实现“国家公器”角色使命的嬗变。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发展档案事业”
是政府重要的目标追求

档案工作是一项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档案等事业。”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始终强调发展档案事业,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档案事业不可或缺的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有‘四个得以’的精辟论述,强调‘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纵贯千年、横跨百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大有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档案局局长、

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出席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

(孙昊摄)

“国家综合档案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建好国家综合档案馆,是实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张柏青建议,要加快推进新时代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

档案治理已成为国家治理
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力量


档案作为管理、文化与智力活动的可靠证据和社会演变的反映的唯一性,是负责、透明的国家和社会管理行为的治理基础。在丰富我们对人类社会的认知,促进民主,保护公民权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国家治理中,档案治理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立委员履职档案、常委提交履职报告制度。”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大会报告工作时提到,要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李晓全

档案工作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完善社会征信档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社会共识。

建立"脱贫攻坚档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表示,“建档立卡既是脱贫攻坚的档案,也是查处各种问题的依据。”

“不诚信导致的违规成本、违法成本太低了。”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唐诚青等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建立公民个人信用档案,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数据支撑作用。全国政协委员郭媛媛提出:建立一体化个人征信档案,将国民海内外违规违法表现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纳入个人征信档案。全国人大代表罗卫红建议:用“档案+信用+”理念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建议,建立企业及个人信用档案,进一步推进国家级信用体系建设。犹如全国政协委员李晓全所言,档案工作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基础性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罗卫红建议

用“档案+信用+”理念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档案监督制度
提高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通过完善档案治理,鼓励政府部门、决策者、公众积极利用档案监督作用,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与保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共建共享共治作用。

代表委员们围绕一系列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关心的问题提出议案提案。通过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健康医疗、文化保护、药品监督、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现代档案治理措施,来实现社会治理系统的现代化改造,从内在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19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

多领域委员回应热点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建议,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一体化处理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预防青少年犯罪。

全国人大代表杨善竑建议,按照公共卫生群体健康档案管理标准,建立、管理、运用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形成动态电子信息库。

全国政协委员雷后兴建议,农村学校、公共卫生部门要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建立长效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建议,全面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建立视力健康状况监测体系,完善学生视力健康实时监测与预警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建议

完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一体化处理机制

健康医疗

全国人大代表卢林建议,切实提升病历档案书写和管理水平,服务医疗、教学、科研和医患纠纷处理。

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建议,建立全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并积极搭建有利于促进居民健康的治病、体检、干预、康复等管理平台和医保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李秋建议,推进“互联网+慢病”健康管理新模式,不断完善个人慢病专病档案,实现个性化、精准化慢病诊疗。

“建立疫苗检测记录档案”,全国政协委员张凤宝建议,尽快升级完善我国疫苗管理体制。建立检测记录档案,严把注射前最后一关。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打破院前急救信息孤岛,推进各类医疗信息的共享,提高院前急救医疗质量,保障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文化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罗霞建议,加强传统村落档案的科学管理,对传统村落有关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片、实物、影像资料都要列入收集范围。加大对风俗习惯、传统手工艺人、民间传说、方言等口述档案的采集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王勇超建议,针对民间文艺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应成立专门机构,积极抢救和挖掘民间传统文艺,收集民间传统文艺作品,利用摄影、摄像、录音等手段,建立民间艺人电子档案。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建议,对流失海外的可移动文物和近代以来与中国有关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查和认定,建立完善的海外文物档案,为后续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张妹芝建议,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档案,整体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宋纪蓉建议,要建立文物修复档案,进行科学分析监测,制定出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方案,使文物和文化遗产“延年益寿”。

全国政协委员王济光呼吁,要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档案,促进中华文明传承。

全国政协委员刘广建议,要设立“国家级东北抗联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成立东北抗联档案馆,全面整理东北抗联档案,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的红色文化内涵。

全国政协委员孙宝林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要对重要和一般文件资料的印刷、打印方式作区分,研发新型打印(复印)机,使重要的纸质档案资料能够长久保存。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建议

尽快对流失文物建立“档案账”


社会管理


我国有3000多家公证机构、1.3万多名执业公证员。全国人大代表方燕建议,推行电子公证,加强公证档案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吴列进建议,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将志愿公益服务记录记入信用档案。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家杰指出,建立学习进度档案,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个性化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岳秉飞建议,建立养犬档案,提高狂犬疫苗接种率。

市场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李明华建议,全面认可电子发票的档案凭证作用,以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银香建议,建立完善的生产者信息档案和诚信档案,抓好农业源头质量控制。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创始人雷军建议,发展智慧农业,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基本信息管理、疾病档案管理、防疫管理、营养繁殖管理,发展智慧养殖。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孙诚谊建议,探索建立入网经营商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推进智慧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蔡金钗建议,建立民企员工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把信用档案作为员工职场“身份证”。

全国政协委员董瑞建议:针对国内的二手车市场发展的不当行为,为车辆建档,保护二手车消费者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建议,加快建立完善土地使用档案,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依据,真正做到“谁污染,谁治理”。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档案治理内涵和外延变得更加丰富,时空领域更加宽广。档案工作正面临着变革与转型、创新与发展,要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不断贡献出档案的智慧和力量。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